多国揣测对华关系“可能出现转机”:有的等待白宫信号,有的希望拜登帮忙

2020-11-10 09:47:35
【环球时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的胜选意味着什么,各国有不同的解读和盘算:近年来一味追随特朗普政府反华政策、与中国关系陷入低谷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希望拜登的胜选能让其对华关系迎来转机,而得益于美政府“遏制中国”战略的印度,则强调“对华强硬已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希望拜登能继续支持新德里。

加拿大前驻华大使:希望孟晚舟案得到解决

据加拿大环球新闻网8日报道,加外长商鹏飞称,拜登胜选对加拿大是个“绝佳的机会”,加拿大可以与美国在更多领域重回合作,他列举了抗击疫情、经贸、气候变化,以及要求中国释放逮捕的两名加拿大人等事宜。

加拿大电视台网站称,尽管加拿大和美国的外交政策最近相当不同,但在中国问题上,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被交织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包括美国要求加拿大引渡中国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中国拘留两名加拿大人,以及加拿大决定是否加入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的阵营。报道称,拜登的观点是,下一届美国总统“必须在全球舞台上维护与盟友的关系,并在强硬分子和暴徒面前挺身而出,团结全世界以应对挑战”,但他并未说将中国划在哪个类别,尽管他在党内初选辩论时经常抨击中国的“威权主义”。加拿大前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坚信美国民主党人希望恢复与中国的对话。他认为,拜登担任副总统时曾到访中国,这将是一笔财富。赵朴认为,“总体上说,中美对抗将趋于缓和,这会为两名加拿大人的获释提供一些灵活性”,他建议设法让孟晚舟案“达成和解,而非起诉”,这可能促成一个“理想的状况:两名加拿大人回到加拿大,孟晚舟回到中国”。加拿大城市新闻报道称,赵朴在11月6日提出前述观点,但他也认为“理想状态不易实现,美国可能在拜登上任后继续坚持引渡孟晚舟”。

美国“政治”网站称,不愿透露姓名的加拿大政府高级官员表示,美国是加中关系的主要参与者,不论谁在白宫都是如此。加拿大政府“目前尚不清楚拜登上台会否导致任何实际政策变化”,加官员被告诫“无权公开谈论这一话题”。报道称,像加拿大这样的中等国家似乎更愿意等待白宫的信号,才能做出对华政策中的关键决定。

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的积极变化?

“拜登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被看作是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的积极变化”,澳大利亚新闻网9日称。澳贸易部长伯明翰当天表示,“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能够与世界各国进行积极、建设性互动的(美国)政府,包括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之间。”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正处于关键时刻,拜登能帮忙吗?”《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8日以此为题发表评论文章称,澳中关系正处于危险阶段,拜登更微妙、冲突性较小的行事方式对澳大利亚来说“再受欢迎不过”。文章称,预计拜登将与志趣相投的国家更好地建立联盟,曾经不愿在中国议题上与特朗普政府合作的法国、德国可能愿意和拜登合作,“这将帮助澳大利亚”。但该报9日发表的另一篇文章认为,“拜登不会解决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的问题,拜登的胜选不会奇迹般地改善堪培拉的困境”。

多家澳大利亚媒体提到,随着澳大利亚政府本周将在议会提出外交关系法案,澳与中国的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该法案于8月下旬宣布,将赋予联邦政府广泛的权力以否决地方各州政府与外国签署的协议,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澳中缔结的姐妹城市关系、澳与外国大学之间的合作研究项目均可能被否决。

印度:将被边缘化?

《纽约时报》8日称,印度人一直在密切关注美国这场大选,这不是因为拜登搭档哈里斯的印度裔身份,而是因为它可能影响印美关系。“在过去几个月中,美国和印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部分原因是双方都渴望遏制中国。在拜登执政期间,情况将如何改变,这是印度人正在问的大问题”。“外交政策专家预计,拜登—哈里斯团队对印度将变得强硬。”

“拜登的胜利对印中关系意味着什么”,多家印度媒体近日都就此作出了解读。《印度快报》9日称,特朗普政府在印度与中国的边境对峙中极力呼吁支持印度,新德里希望拜登政府也能采取类似的做法,但“美国新政府的措辞可能会有所差别”。

独立新闻网站“The Citizen”8日发文认为,尽管拜登领导下的中美竞争可能会继续,但其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拜登强调以外交手段建立全球联盟来平衡中国,这可能无法满足新德里执政精英的誓言:在军事和经济领域超越中国,借此与北京进行边界谈判。新德里的强硬派将感到非常失望。”文章称,拜登上任后,美国在南亚的介入将回落。“印度将在拜登的中国政策中处于边缘地位,新德里的合作是有用的,但不是至关重要的,美国的优先重点将放在南海、台湾和亚太地区的安全上。”

此前报道:

华为起诉美16个部门:故意拖延公开孟晚舟案信息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4日报道,美国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的一份起诉书显示,华为公司已在美国提出诉讼,控告美国政府16个部门故意拖延公开多份涉及孟晚舟被捕案的文件。这些文件包括美国多个部门之间就此案相关的通信记录,以及美国执法人员在加拿大实施拘捕行动前与加拿大骑警及加边境服务局的通信记录,这些文件将可能证明拘捕孟晚舟的背后存在政治动机。

报道称,华为指控特朗普政府阻止其向包括联邦调查局(FBI)、美国司法部、商务部、国务院、国土安全部在内的至少16家政府部门和机构提出信息披露请求。华为公司律师表示,有迹象表明,美国希望通过对华为及孟晚舟的刑事指控“达到与司法正义无关的政治目的”。此外,华为还要求获得一些政府机构之间的相关文件,例如美国国土安全部、司法部以及白宫之间的联络文件,以及美国一些部门与参与调查或拘捕孟晚舟的加拿大当局的通信记录。起诉书中列举了一系列美国希望通过逮捕、引渡孟晚舟达到的目的,包括干涉华为公司在5G市场的优势地位、增加在与中国贸易谈判中的筹码等。华为的律师表示,上述通信记录可能证明对华为及孟晚舟的起诉依据是不合理的。目前,被起诉的美国政府部门没有任何回复。

报道称,华为表示,早在一年前就依据美国《信息自由法案》赋予的权利向美政府部门提出了12项信息披露要求,但几乎没有获得任何回复,尽管法律规定“申请快速处理的要求通常应在2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起诉书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就孟晚舟被捕和引渡案进行的审讯被全球媒体广泛报道,引发史无前例的关注,更加证明美国相关部门有必要尽快公开相关文件,“因为此案可能存在的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诚信度影响公众的信心。”

封锁中国的5G设备?华为“硬刚”美国政府机构

华为又和美国政府部门“刚”上了。这一次的对手还是“老冤家”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当地时间今日(11月5日),彭博社报道称,针对美国政府颁布的相关禁令,华为正在通过法律的手段向FCC进行“挑战”。

“你们越权了!”

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昨日(11月4日),华为方面向美国一家上诉法院表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不能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阻止客户动用联邦拨款来购买中国5G 电信设备和服务。

报道称,华为方面表示,FCC的行为已经超越其职权范围所在。华为认为,根据美国法律,所谓“侵犯国家安全”的决定应由美国总统做出。但FCC的决定完全跳过了多个联邦决策的必要步骤,属于“越权行为”,不符合“程序正义”的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提及的这家上诉法院的三名法官中,有两名由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

对此,FCC的律师回应称,该机构在评估国会和司法部的证据后认定,华为设备虽然成本较低,但其具有相当的“脆弱性”。FCC还表示,“华为与中国军事情报部门紧密联系”。

据悉,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是一家独立的政府机构,直接对美国国会负责。官方资料显示,其职能范围是负责管理无线电、电子通信等产品的标准、安全等。

今年7月,FCC公开将华为和中兴列入“国家安全威胁”清单。FCC要求美国电信商不得使用联邦通用服务基金(Universal Service Fund)采购、取得、维护、升级、修改或以其他方式支持这华为和中兴生产或提供的任何设备或服务。

FCC,华为的“老冤家”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和FCC“对簿公堂”。

2019年12月5日,华为就曾向FCC发起过诉讼。当年的11月22日,FCC将华为认定为"美国国家安全威胁",当时,FCC内部以全票通过的结果授权发布这一声明,并提议农村电信运营商撤换现有美国网络中的华为设备。华为指出,这项禁令"违反了立法的正当程序原则,涉嫌违法"。

对华为来说,和美国政府机构“正面刚”似乎也已是“家常便饭”。2019年3月7日,华为就曾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定《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第889条违宪,并判令永久禁止该限制条款的实施。

然而,华为针对美国政府的诉讼,除了部分仍在进行中,大多以失败或是“拒绝受理”告终。分析认为,作为一家外国企业,华为想要直面来自美国方面强大的“政府意志”,难度可想而知。

美国企业也想“突破封锁”?

眼下,想要突破美国政府“包围圈”的似乎远不止是华为自己。不少美国本土企业甚至也在想法设法来突破这一层“封锁”。

此前,美国企业英特尔和AMD已向美国商务部申请恢复向华为供货。目前,两家企业均已获得相关许可。英特尔、AMD是华为笔记本的首要供应商。今年9月,华为曾高调宣布与英特尔联手开发了一款企业服务器产品。

而作为华为芯片最重要的供应商,美国企业高通也在尝试“求情”。当地时间昨日,高通CEO莫伦科夫( Mollenkopf)表示,高通方面已向美国政府申请向华为出售芯片的许可,但尚未收到任何回应。

莫伦科夫表示,高通已收到来自华为一次性支付的总价值为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的授权费用。据悉,高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提供商。其掌握着将手机连接到蜂窝网络的关键技术,华为支付的款项正是基于高通的这一技术所衍生的其他相关专利。

今年6月,美国半导体协会曾向美国政府喊话称,特朗普政府的禁令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华为,同时将对美国企业甚至是全球芯片企业带来巨大的限制,包括高通在内的多家芯片商已多次呼吁美国政府取消所谓的“制裁”。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针对华为的打压却是有增无减。昨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及,美方近期频繁施压巴西,要求巴西不使用华为的设备建设5G基础设施,其他一些拉美国家和欧洲国家也面临同样压力。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有关企业(指华为)在过去30多年里,已经建造了1000多个网络,没有发生一起网络安全事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拿出证据,来证明有关企业在安全上存在隐患或者威胁。

汪文斌称,相信各国都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独立自主地作出符合自身利益以及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和人类发展进步大势的选择。以安全为借口对相关企业进行打压、限制的做法,既没有事实依据,也不符合国际经贸规则。

想害我们记者?这个外媒记者太阴了

10月31日,香港《南华早报》驻加拿大分社的记者Ian Young在该报上刊登了一篇关于华为高管孟晚舟案的文章。

不过,这篇文章与孟案本身没什么关系,而是宣称有个生活在加拿大的视频博主,在他自己制作的一段介绍孟晚舟案的视频节目中,违规拍摄了审理孟案的法庭大楼的区域。

但奇怪的是,Ian Young却在他的报道中刻意突出了这么一件事:这个违规拍摄的法庭视频,被身为中国政府官媒的《环球时报》的一名记者转发了。

如下图所示,在这篇《南华早报》驻加拿大记者Ian Young撰写的报道中,虽然他似乎是在说一名生活在加拿大的视频博主涉嫌违规拍摄了加拿大法庭大楼的事情,可他却不仅在标题中可刻意突出了那名视频博主的观点比较“亲华”的情况,而且他还在报道摘要中的第一句话里着重强调说那个涉嫌违规拍摄法庭大楼的视频,被《环球时报》一名记者转发了。

之后,这个Ian Young在他的报道正文的第三段不仅再次突出了《环球时报》记者转发了那段视频的事情,还将记者的名字也挂了出来。另外,他还在此处强调说“该记者为中国政府的《环球时报》工作”。

至此,相信任何一个不明真相的读者在看了Ian Young如此明显的“引导”后,都很可能会产生一种认知,认为那个涉嫌违规拍摄加拿大法庭大楼区域的外国博主,与这个中国官媒的记者有关联。而在加拿大一些媒体天天炒作中国在“渗透”加拿大的舆论氛围下,这甚至会让人以为这名博主是受《环球时报》记者指使在“渗透”加拿大法庭。

可事实当然并非如此。首先,从那位视频博主的视频内容来看,他其实是作为一个刚刚旁听了庭审的观众,在表达着他对于孟晚舟案的一些看法。只不过他在录制这段视频时人还在离开法院的路上,因此他不慎拍到了一些可能不被法庭允许拍摄的区域,哪怕这些区域也只是法庭外的一些道路和公共走廊,而不是法庭内部的场景。

其次,《环球时报》的那位记者目前也已经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讲述了她转发这段视频的原因:因为她不在温哥华当地,无法参与庭审,所以只能从社交媒体上搜集参加了庭审的人给出的线索,因此才转发了那段视频,作为报道所需要搜集的资料。

这也是新闻记者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实际上,很多反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主流媒体及其记者,也会经常转发一些特朗普的言论,这当然不代表他们支持这些言论,而是为了先记录下来再慢慢观看和分析,又或是为了将对方的言论报道出来。

(图为反感特朗普的美国记者Aaron Rupar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转发美国总统特朗普攻击总统竞选对手拜登的言论。这当然不代表他认可特朗普的言论,只是在展示特朗普的这种说法)

所以,《南华早报》的记者Ian Young在他的报道中刻意突出《环球时报》记者转发那个视频博主内容的做法,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在故意“带节奏”,想在那个视频博主的行为和环球时报记者之间凭空建立某种并不存在的观点,暗示某种“阴谋论”。

就连那位涉嫌违规拍摄加拿大法庭的视频博主,也觉得这名记者的操作很奇怪,怀疑他就是想通过这种行为方式,来对读者进行某种“暗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个Ian Young对中国也一直存有先入为主的偏见。比如去年他在报道加拿大高校中内地学生和支持乱港分子的学生的冲突时,就曾刻意丑化内地学生,并将支持乱港分子的人描绘得特别高尚。

最后,由于不断被人质疑他的这篇报道,Ian Young目前已经在他的社交账号上表态,称他“没有”暗示《环球时报》的记者在指使那个视频博主偷拍加拿大法庭的意思。

至于那他为何要在报道中突出《环球时报》的记者转发视频的事情,他则辩称这是因为“一个中国官方媒体的记者,转发了一个关于孟晚舟案“非常不寻常”的视频,而且这个案子是影响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关系最重要的案子”。

但那段视频,除了意外拍摄到了一小部分加拿大法庭可能禁止拍摄的法庭公共区域外,没有任何“非常不寻常”的地方。其观点都是孟晚舟案中的各方早已在舆论场上公开表达过多次的观点了。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