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强化宣传
守法观念,浸润人心
一是强化队伍和阵地建设,落实精准深度普法。依托社区“三合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组织“三官一律”单位骨干14名、社区人民调解员6名,不断壮大志愿队伍,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和广大群众需求,采取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统一大型活动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法治宣传10余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000余份,面对面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00余人次。二是突出宣传实效,深入开展“法律七进”。结合律师每周三免费咨询、社区开展“民法典大家学”系列法治宣传、组织“三官一律”深入门店、明珠学校等活动全覆盖开展宣传和法律援助,不断增强辖区居民法治意识。三是创新普法模式,凸显网络微服务功能。实施“互联网+普法宣传”新模式,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打造“普法小课堂”,开设“法官说法”“扫黑除恶进行时”系列法治栏目,制作专题节目2期,推送普法动态30余期,提升了智慧普法效能。
聚焦难点,强化排查
调解工作,深入人心
一是走访调研,广泛搜集社情民意。结合矛盾纠纷大走访、大调解活动,社区与“三官一律”依托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居民家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悉心体察社情民意,正确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掌握第一手情况,共搜集到群众反映的涉及社会治安和民生方面问题36个。二是主动出击,协调解决重大矛盾纠纷。聚焦婚恋纠纷、经济纠纷、邻里纠纷中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组织“三官一律”会同司法局、网格员、业委会等基层力量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每周三下午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将所收集的矛盾纠纷按照严重程度分为“红黄蓝”三种颜色,根据矛盾纠纷的“节点”“痛点”,灵活采取当场调解、“冰冻”调解、联合调解等方式,对“急、大、难”矛盾及时录入命案系统,截止目前已开展分析研判13次,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30起,未解决的矛盾已转交至相关执法单位,有效防止了社会矛盾交织叠加、激化升级。
消除痛点,强化维权
法律援助,温暖人心
一是做好特殊人群的管理,防止刑事案件发生。配合辖区派出所民警定期到特殊人员家里走访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并进行宣传教育。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安排网格员定期对特殊人员开展入户走访,根据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采取不同帮教措施,各网格认真排查特殊人员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同时积极宣传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居民防范意识,让居民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推行科学文明生活方式,使社区防范处理相关特殊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二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针对不同人群,分层次按步骤开展心理调节疏导工作。对普通人群,主要加强心理保健,使他们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心态。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帮扶救助,引导其理性依法处理问题,防止发生极端事件。对特殊人群,社区采取定期、不定期家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并积极为他们开展帮贫济困、就业安置、心理辅导等各项服务,教育辖区居民接纳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摆脱困境,融入社会,从而大大降低了辖区居民刑事犯罪率。社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因学习、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压力大的问题,通过心理慰藉、心理健康疏导、宣泄等方式缓解压力,并建立了“阳光心语”项目,即针对老年人的“心圆计划”,中青年人的“心旅计划”,儿童青少年的“心航计划”,引导辖区居民以阳光的心态健康生活。三是社区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学法律、司法干部讲法律等形式,制定了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学习计划,每月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提高社区干部职工的法治运用能力。不断加强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增强了领导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为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动员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职业资格水平考试,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理论水平和推动项目运作、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