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打好帮扶组合拳开足马力图“镇”兴

2022-10-13 10:55:00

眼下又到丰收时节,希望的田野铺展最美画卷。

9月以来,在汕头大地上,伴着秋季丰收的到来,不少如画盛景纷纷上演。而这些,都是汕头丰收的开始,饱含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伴随着“轰隆隆”声,一台台联合收割机驶过,沉甸甸的稻穗被“吃”进机器,行进间,黄灿灿的稻谷“吐”入运输车,身后,粉碎的秸秆还入田间。

汕头是拥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全市80%的村(社区)是农村,人口中四分之三是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八个坚定不移”的工作部署之一,描绘了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美好蓝图。

今年2月底,汕头全面部署“保”粮食安全、“防”规模性返贫、“建”全产业链、“绘”美好家园、“走”善治之路、“育”乡土人才等六方面工作,“六箭齐发”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全市上下用抓工业的力度抓农业、用抓项目的措施抓乡村振兴,把“三农”这块“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

一砖一瓦,久久为功,既有大刀阔斧,也有绣花功夫。如今的汕头,各项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土地“活”了,资源“醒”了,乡村大地,活力涌现。

盘活“沉睡”撂荒地激发耕地新活力

近年来,由于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加之传统种植效益不高、群众不愿栽种等原因,汕头农村地区存在不少撂荒土地,有的撂荒长达10余年之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汕头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壮大集体经济、引进企业发展产业等方式开展撂荒地整治,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荒地变良田”的故事。

潮南区是汕头的农业农村大区,农村地域广、人口多。梅径村地处潮南区仙城镇南部,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分设4个自然村经联社。“多年以来,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到外地务工,这两年来天气时常干旱导致农田缺水,好多田地就这么白白地撂荒了。”梅径村党总支书记邓楚宏说,去年以来,该村动员村“两委”共5名干部入户与村民沟通,了解村民种田意愿,掌握全村撂荒地数量。

撂荒多年的土地,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力条件差、复耕成本高等问题,村民因而缺乏复耕复种的意愿。怎么办?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很大作用。梅径村党支部大胆提出“合伙开荒”的想法:将耕作基础好的良田和撂荒地“打包”流转出去,引进种粮大户或农业企业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与此同时,梅径村党支部将网格化管理镶嵌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攻坚行动中,通过多次召开会议,向各自然村党员干部传达最新政策,并动员4个自然村负责人多次跟农户沟通。村党支部作为中间人两头做工作,及时将村民意愿搜集起来,积极与镇党委联系。以党建工作来引导和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让碎片化土地集中连片,相关工作开展以来进展顺利。

“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各类政策,引导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在2021年广东省乡土专家、汕头鑫雄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昭雄看来,各类政策的出台有效提振了农户信心,周边群众在基地务工,既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又能赚到务工工资。

如今,放眼整个汕头,随着复耕复种扶持引导力度不断加大,荒地逐渐变成丰收田。一块块田地油绿嫩绿,一张张笑脸幸福满满,蓝天沃土与辛勤劳作的身影,徐徐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打好帮扶组合拳开足马力图“镇”兴

2021年,在顺利攻下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东创造性地提出建立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打响一场覆盖全省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的乡村全面振兴攻坚战。同年6月,《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印发,明确2021年起对全省1127个乡镇深入开展“党政机关+事企单位+科研力量”组团结对帮扶。

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汕头全力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根据工作安排部署,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覆盖汕头市32个涉农镇(街道),其中重点帮扶镇20个、巩固提升镇10个、涉农街道2个。其中,对10个巩固提升镇和其他28个涉农街道,由各有关区(县)参照市的做法,自行安排组团帮扶。

于是,60支帮扶工作队全覆盖进驻30个镇和30个涉农街道,向146个重点帮扶村(社区)派出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形成了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覆盖、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方向。随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往纵深方向拓展,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资源要素不断向汕头集聚。帮扶工作队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各自发挥帮扶单位的特色优势,让当地办成了一些以前想办而办不成的大事,解决了一些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难题。

上华镇盘活辖区下溪东村20亩撂荒耕地作为未来的葡萄种植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胪岗镇组织义诊活动为偏远山区群众送健康;雷岭镇探索“动态监测、分级预警、分类帮扶”的防返贫监测机制,在全市推广并取得明显成效;深澳镇引入海水产品加工,推进海水产品养殖、收购、加工与销售一体化平台建设;两英镇大力推进仙斗村乡村红色文化建设,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用“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强身铸魂……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按照这种发展思路,葡萄将会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金串串’,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七八万元收入。”驻澄海区上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蔡瀚说。

“组团作战,更能让资源流动起来,真正做到全产业全领域帮扶,也为解决当地百姓的民生实事,提供了更坚实的帮扶力量。”潮南区胪岗镇工作队队员、驻后安村第一书记余汉明告诉记者。

建强基层党组织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乡村振兴战略中,组织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今年以来,汕头市委组织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县)创建工作,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各地涌现一批成功范例。其中,潮阳区“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在撂荒地上做乡村振兴大文章,把撂荒地变成种植产业、观光景点、绿化道路,绘就了“党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据了解,潮阳区委谋划开展“乡村振兴先锋引领”活动,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并规划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榕江片区美丽乡村风貌带、国道324线美丽乡村风貌带,辐射带动全区乡村振兴。

“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位于潮阳区海门镇,覆盖该镇竞海村、湖边村、坑尾村、新地村、洪洞村、东门社区、北门社区、西南门社区8个村(社区),以及国家中心渔港经济区和莲花峰风景区,主要打造“双核两线五区”的空间布局。

按照该示范带的整体规划,竞海村将重点打造成农场体验区。为此,该村还将投入322万元建设竞海村休闲生态园,对另外50多亩撂荒地进行规整,配置自动灌溉系统及38个工具房茅草屋和景观道,计划出租给游客种植瓜果蔬菜,提升田园体验感。

党群服务站作为党群服务中心的延伸与补充,有效延伸党的服务触角。海门镇积极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对示范带内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在沿线一些人流密集、交通便利,且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定距离的位置,配套建设若干个接地气、暖人心的村(社区)党群服务站,着力构建“1+8+N”(1条示范带,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N个党群服务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服务阵地布局。

“党员都把村里事当自家事干,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也被激发了,人心齐了、村庄美了。”一名党员说。随着示范带建设步伐的加快,更多游客及周边镇村群众前来观光体验,群众不仅有了歇脚的地方,驻点党员干部及志愿者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多服务,在汕头大地不断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奋斗者说

供港蔬菜种植基地“新农人”:

让小甘薯走向大湾区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期,锻造一批勤劳作、精技艺的新时代精勤农民成为重点。在潮南区有这么一位“新农人”,他是“海归”,也是甘薯种植能手,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起汕头唯一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并成功把甘薯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深秋时节,林轩宏行走在潮南区井都镇海边的甘薯地小径上,望着眼前的田地,心中充满了丰收的期待:“今年早季的甘薯收成还不错。晚季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就可以收成。”

今年40岁的林轩宏,曾在英国学习和生活8年,是地地道道的“海归族”。2017年5月,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林轩宏与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股,在井都镇成立了汕头市长和农业有限公司,并开始种植甘薯。

为何种植甘薯,林轩宏如是说:“我和合伙人有一次在香港吃到来自日本200元港币一斤的甘薯,我们俩嗅到这个商机,就决定返回家乡汕头种甘薯了。”

由于种植地属沿海低丘地带,土层深厚松散、昼夜温差大,加上灌溉用水科学充足,长和农业出产的“西瓜红”沙地甘薯口感粉、糯、甜,备受市场青睐,成为乡村产业振兴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突出代表。2019年11月,长和农业成功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首批认定生产基地名单,是全省157个生产基地中唯一的潮汕代表,其后又成为汕头唯一一家供港蔬菜种植基地。2020年,该公司被授予“汕头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目前,长和产业园种植的200多亩“西瓜红”甘薯每造亩产量近2000公斤,销往香港、澳门和珠三角等市场,企业逐步走上“创业园区+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林轩宏还利用大学所学的电子商务与金融专业知识,注册了“长和悦芯”商标,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农产品,进一步打响自有品牌。作为潮南区政协委员,他还牵头成立潮南区农业农村政协委员工作室,凝聚农业界委员力量,为乡村农业特色转型、优质高效发展做出贡献。

“我坚信在这里创业的路子是走对了!”林轩宏高兴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潮南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农业基础较好,近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把种苗和技术推广给附近的企业和农户,让他们按照基地的标准去种植,并回收全部产品进行销售,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南方日报记者张伟炜)

关键词: 融合发展 美好蓝图 乡村振兴 加快构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