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察:超四成网络金融犯罪案件为侵犯知产案

2023-03-01 21:36:35


(相关资料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实习生 吴秋阳

网络引流销售假冒商品侵犯商标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利用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趋势逐年上升。3月1日上午,记者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2022年网络犯罪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78件390人,在利用网络实施经济金融犯罪案件中占到四成,“互联网+经济犯罪”进一步交织。

发布会现场发布《上海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2022)》(下称《白皮书》),据此显示,利用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数占90.45%,此类案件大多是通过网络引流,实现制假售假。此外,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服务商标、商业秘密等新类型案件逐年增多。

《白皮书》指出,“互联网+经济犯罪”正进一步交织,成为网络犯罪的新态势。以区块链、元宇宙、虚拟货币等为噱头的各种新型经济犯罪行为不断涌现,隐蔽性、利诱性增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洗钱类犯罪比重急剧上升,网络黑灰产业链迅速扩充,为网络犯罪“输血供粮”。

与此同时,网络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面临严峻威胁。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网络犯罪链条的关键环节,数据安全漏洞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为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而网络服务平台的审核监管仍有待完善。

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与新态势,上海检察机关不断加大网络犯罪“打、防、管、控”力度,促进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例如,针对黑客类、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等新型网络犯罪,探索提前介入全覆盖、检察监督全过程、专家辅助团参与等工作机制,确保案件证据质量;围绕网络黑灰产业链整治等,推动精准化预防,与公安机关达成初步共识;探索检察数字业务数据可视化模型等智能化应用场景落地落细,建立数据监督模型,推动精准化监督。

上海检察机关表示,检察机关将发布互联网领域专业服务指引,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切实提升社会公众网络法治意识,为网络空间的清朗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关键词: 网络金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