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关注6·26国际禁毒日
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并公布了十件典型案事例。其中一件有关地方检察机关以“数字画像”开展毒品犯罪法律监督的典型事例,引人关注。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禁毒工作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毒情形势整体向好、持续改善,毒品供应、毒品消费和毒品滥用规模持续减少。据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显示,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下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
在看到积极变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一些新动向、新情况。从此次最高检通报的情况看,检察机关起诉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逆势上升,相关案件量增长较快。这些案件同时反映出当前毒品犯罪呈现网络化特征,且手段更加隐蔽。如毒品交易流程“人、毒、财”分离,在支付环节,不法分子采用电子支付等非接触方式结算;在联系交易环节,不法分子使用具有阅后即焚功能的新型通信软件,采用代号、暗语进行联系。毒品交易对象交叉混杂、身份隐匿,这些情况都给线索发现、证据收集和固定等带来不少难度。
为破解不法分子的各种反取证措施,地方检察机关打通渠道,构建海量贩毒信息数据库,集中采集涉毒刑事案件中吸、贩毒人员的绰号、社交账号、金融账号等信息,并与公安机关和当地戒毒部门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从涉毒人员社交软件中检索其他疑似参与贩毒的线索和人员,并将之相关信息库进行碰撞检索,对贩毒人员进行“数字画像”,有效破解线索发现难、证据固定难等问题,确保不法分子不漏网。
上述事例是检察机关严惩毒品犯罪的生动实践,也是各地各部门协同合作、高压打击整治毒品违法犯罪的一个缩影。禁毒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我们相信只要各地各部门凝聚合力、常抓不懈,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坚持“打、防、管、控、戒、宣”多措并举,充分运用大数据,强化数字赋能,织密织牢禁毒防护网,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