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晓磊 实习生 赖昱宏
7月5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组织中央媒体走进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参访学会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怀柔园区。
“科普不是普通的名词释义,而是要以讲故事的方式,让青少年感受到星辰大海的魅力,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在介绍科普工作时说。
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科技馆(站)、科技活动中心和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应当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长期以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普及法,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为更好发挥“播种机”作用,点亮青少年的航天梦想,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在2020年11月设立了“星辰大海等着你”公益科普品牌,面向学术会议举办地的大中小学生和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科普活动。
但要想给青少年讲清楚空间科学与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科普专家能够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知识走进他们心中。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秘书长孙丽琳说,科普专家团队的成员对于给孩子们讲科普知识这件事,都很有热情,“我们的一位专家一直在钻研怎样讲才能让孩子们更感兴趣,他探索出一种方式,就是在讲座中让学生们上台表演,增加参与感,比如讲太阳和地球、月球之间的关系时,就让学生们分别来饰演,饰演的‘地球’既要公转、又要自转,他的‘卫星’还要绕着他转,寓教于乐,给孩子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逢上中国航天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在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专委会学术年会期间,学会还组织吴季、欧阳自远院士、赵玉芬院士、童庆禧院士,首批航天员赵传东,还有沈力平教授、焦维新教授,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庞之浩研究员、刘勇研究员等多位资深专家,深入大中小学校、企业、机关单位开展科普活动,线上线下受众超千万人次。
之所以配备如此强大的科普专家阵容,吴季解释道,科普容不得半点差错,必须保证讲出来的每个知识点都是正确的,“讲解科幻电影、小说等也是科普活动的方式之一。科幻是天马行空的,但科幻作品涉及到的基础科技知识,却是不能出错的,这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好的科幻作品”。
“我们在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时,经常会告诉青少年,头顶上的星空是很美妙的。如果说一颗星星距离我们400光年,它发出的光线穿越了400年的时间才映射到我们的眼中,这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把科学知识传递给青少年,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的美妙,点亮他们的航天梦想。”孙丽琳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