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市媒体齐聚东阳采访“执行一件事”集成改革

2023-03-31 13:37:5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东升 通讯员 吴攸

草长莺飞好时节里,3月29日,“东阳法院‘执行一件事’改革,切实解决执行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中新社、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等15家中央、省、市媒体走进东阳,以座谈、提问、实地采访等方式全面挖掘东阳法院“执行一件事”集成改革的好经验、好故事。


(资料图片)

“执行难”问题一度被认为是桎梏司法公信力提升的顽疾,不仅司法系统对其深感头痛,社会公众也都反映强烈。解决好“执行难”问题,不仅关乎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也被视作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过去,法院办理执行案件需要到处跑,寻找被执行人、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对被执行人财产处置变现等事项还要与多部门反复沟通协调,整个执行过程费时费力。”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魏新璋介绍。

东阳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贺利平向采访团记者介绍,为有效解决老百姓“打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难题,2021年以来,东阳法院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以“虎鲸特搜”执行品牌打造为主抓手,深入开展“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探索,在助推经济发展、落实惠企便民等方面都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统计,2021年以来,东阳法院首次执行案件到位标的额超过29亿元,首次执行案件实际执结率提升3.03%(从2020年的39.01%提升至2022年的42.04%),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提升0.83%(从2020年99.17%提升至2022年的100%);结案平均用时从2020年的119.3天缩短至当前的60.75天。

法院执行是各方矛盾纠纷的聚合地,应对不同的矛盾,东阳法院执行队伍“头鲸”带领“鲸群”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对症下药、化解症结。

东阳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许智权给采访团记者讲了两个执行故事,故事中既有执行横刀跃马、快刀斩乱麻的利落一面,也有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的细致一面。

在此之外,东阳法院还积极拓宽司法救助多元渠道,丰富社会救济形式。联合市慈善总会、东阳农商银行共同设立“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关系修复专项基金”,积极探索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用“司法+慈善”救助机制让更多因案件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当事人获得救助,走出困境。专项基金设立以来,已发放救助金28万余元。

东阳市作为浙江省首个获评“中国建筑之乡”的县市,建筑企业遍布全国,走向世界。

据了解,为全力护航市域龙头产业发展,2017年1月,建筑业专业法庭东阳市人民法院建筑业巡回法庭正式挂牌成立。这里汇聚了东阳法院建筑法律知识丰富、经验老到的资深法官,为建筑企业及房开公司提供专门的立案、审判、执行“一站式”司法服务。

采访团第二站就来到了此地。

在建筑业巡回法庭,采风团现场观摩了执行法官冯青海与申请人通过“共享法庭”连线被执行人进行协商并催促履行的过程。

建筑业巡回法庭庭长范洁向记者介绍:“建筑行业有项目部遍布全国的特性,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往往无法随时到场,通过电话无法面对面沟通。如今借助‘共享法庭’远程连线磋商方案,当事人‘一次不跑’的情况下就能实现从线上办理到全案履行。”

采风最后一站,采访团来到浙江美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如今眼前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厂房在过去是一片散乱低效的厂区聚集地。

近几年,东阳坚持项目为王,大力招大引强,上马建设的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需要的土地也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

东阳市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东阳法院“执行一件事”应用的上线,给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整治工作加装了“助推器”,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整治工作在最后关键的拍卖处置阶段实现全流程线上函询、多部门集约联审,有效减少流转环节,提高司法拍卖效率,为大批涉工业土地执行积案和大标的重点案件执行提供了“快车道”,进一步加快了东阳市闲置经济要素资源盘活运用的步伐。2021年以来累计挂拍工业用地93宗,其中成交74宗、成交土地面积1711亩、成交建筑面积137.3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超过22亿元。

东阳法院“执行一件事”集成改革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是金华全市法院的一个缩影。

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向阳向采访团介绍,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将“公正与效率”目标落到实处的最直观体现。去年以来,金华法院建立府院协同构建执行助企纾困全链条智治体系,打造执行“输氧玻璃罩”机制,对诚信且具有可持续增长可能的中小微企业实施执行助企纾困“输氧”措施,府院协同推动案件达成执行和解,创新性引入第三方监管人,在“玻璃罩”多重监管中保障纾困企业诚信履行,有序恢复偿债和经营能力,实现企业摆脱债务困境、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双赢。

关键词:

为你推荐